最强大脑?脑力练习?你所不知道的,关于大脑的秘密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人人生而相同,又不同。当我们遇到棘手问题,别人轻易地解决了,可我们却毫无头绪时,我们就会忍不住说:“你是天才,我太笨了!”或者“你真厉害,我可不行!”事实果真如此?一般人都认为,聪明人的大脑天生就是异于常人,能别人所不能,普通人后天再努力也是枉然。

其实不然,《大脑的故事》中提到,人类大脑的潜能是巨大的,它有着惊人的可塑性。我们的大脑从未停止过对新事物做出反应,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直到我们去世的那一天,不管我们是否在意,我们的大脑都在不停学习、不断的发生改变。大脑塑造了独一无二的我们,“我即我脑”,又远不止于此,每个大脑都是一个个意义非凡的个性世界。

《大脑的故事》的作者科学家大卫·伊格曼,通过大脑运作方式和可塑性特征,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大脑,为塑造自我和合理决策,找到科学的方式。

下面,留学代写将从大脑的运作模式、大脑的可塑性及大脑的决策系统三个方面和大家一起了解这本书的核心内容:重新认识我们的大脑,解开大脑运作和决策之谜。

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精美的杰作,而大脑是其中最为神秘的存在。先让我们进入大脑的内在宇宙,来看看大脑是如何运作,如何感知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大脑的运作模式。

最强大脑?脑力练习?你所不知道的,关于大脑的秘密

大脑的运作模式

 

早上醒来的那一刻,你可能会被一波晨光、鸟啼和荷包蛋的香气包围,它们涌入你的感官。你无须思考或努力,只是每天醒过来,就能浸入现实世界,不容反驳。

我们一直以为,眼中看到的东西,就是真实的世界。但事实证明,我们对现实的感知,与外面发生的真实情况并没有太多关系。

真正决定你能看到什么,并且看到多少的,取决于你大脑的识别系统。

通俗的讲,我们能看到、听到、尝到、闻到和感觉到这个世界,不仅需要眼、耳、口、鼻和皮肤这些感觉器官充当传感器,还要让大脑理解并接收这些信号。

就像有的车祸,明明驾驶员目视前方,但却毫无征兆的撞了上去,这是因为驾驶员只是眼睛看到,大脑却无法识别。

此时,眼睛只是像一面镜子,它捕捉外部世界的画面报告给大脑,再由大脑进行识别。如果你的大脑无法识别眼睛看到的图像,那不管你怎么看,都毫无意义。

你可能会问了,为什么大脑会识别不了眼前的图像呢?

那是因为大脑就是一个精打细算的会计员!

人体消耗的能量中,20%都用来为大脑提供动力,这样太消耗能量了,但储存能量这个特征是潜伏在我们的进化基因里的,所以,大脑的运作会自然而然地倾向于“节能模式”。

那么,问题来了,大脑是如何保证节能高效的呢?很简单,就是靠“粗心大意”和“行为自动化”。

比如,魔术师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戏法,正是通过引导观众有限的注意力,让观众的大脑变得粗心大意,只处理视觉场景中少量的数据,而对其他的场景视而不见,让我们误以为假象就是现实。

这种 “粗心大意”就是从对外界的感知入手,减少注意力消耗,从而保存大脑的能量,除此以外,最关键的是从意识层面节省大脑的能耗,那就是通过固化动作,形成“行为自动化”。

正如走路、骑车等日常的生活技能,当练习次数足够多,我们会形成自动化技能,无需思考就完成一系列动作。

比如,我们顺着常规路线开车回家,自己对整个驾驶过程毫无记忆就已到了家。

人类的大脑一生之中都在不断重写,为我们实践的任务建立专用回路,重新接线并刻录进大脑的硬件当中。

一旦刻入脑中,这些技能就可以不假思索地运行,只需微不足道的能量就能解决复杂的运动问题,当你的行为变成了无意识的自动行为,它就完成自动化技能的蜕变。

为了节能到极致,大脑一直追求事事皆可自动化,而人体自动化技能的最高境界是达到“心流”状态。

“心流”, 通俗点讲,就是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件事的一种心理状态。

有心流体验的人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感觉完完全全在为某件事情本身而努力,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想法都如行云流水一般发生、发展,所有的能力被发挥到极致。

以棒球比赛为例,击球员总是能击到球,但他们不是有意识这么做的,球的飞行速度太快,人根本意识不到它的位置,击球员的脑中还没登记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击球动作就完成了。意识不光被留在了场外,还被抛在了身后。

当人处于心流状态时,大脑进入一种“额叶低功能”的状态,也就是说,前额叶皮质专注于自我意识的部位暂时变得不怎么活跃了。此时大脑不是思考,而是进入无意识的高速运转中。

通过减少注意力的消耗和将行为自动化,大脑的整个运作过程都处于节能模式,也就是说,我们对世界的一切感知和认知,其实都是大脑节能模式作用下的结果。
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大脑的运作模式就是节能模式,这种模式影响了大脑对外界的识别,对事物的感知。

但仅仅知道这些,我们还不能马上对外界做出判断,因为大脑除了会算计还会使诈,它接收信息后,有时并不是如实地反映现实,而是先经过一番重组,那是因为大脑具有可塑性,会对我们的脑神经乃至记忆进行重塑,从而影响我们的判断。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大脑的可塑性,看看大脑是如何进行自我重塑的。

 

大脑的可塑性

 

小时候,家长一直给我们灌输这样的思想:“你现在小,是学东西的最好时机,等你长大了,就再也学不了东西了”。

真相果真是这样吗?我们开头讲到,其实大脑具有惊人的可塑性。

在了解大脑的重塑过程之前,我们先来看大脑的成长历程。

人类大脑会有两个较为活跃的生长期,第一个生长期是从婴儿期到童年期,脑内的神经元会疯狂生长,两岁的小孩拥有超过100万亿个突触,是成年人的两倍。

第二个生长期是从童年期到青春期,大脑根据外界信息对神经元进行修剪,从而确定我们的心智、个性等。

到了25岁,大脑童年期和青春期的转化终于结束。我们的身份认同和人格的结构性转变完成,大脑至此似乎发育完全了。

所以,我们长久以来的观念都是,身为成年人,大脑就这样定型了,不再改变。一度,我也信以为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科学研究发现,成年期以后,大脑还会继续改变。只要我们想,我们就可以主动塑造自己的大脑,以完成不同的生存需求。大脑可塑性的能力不可小觑,尤其在神经和记忆方面。

比如,伦敦曾经对出租车司机有个上岗考试,要求司机们必须熟记伦敦全市的320条不同线路,25000条大街,20000个地标等等信息。这让身为成年人的司机非常头疼,许多人对结果并不看好。

但经过连续4年,每天3、4个小时背预设行程的强化培训,科学家们通过仪器发现,出租车司机的大脑有了明显改变,他们大脑内负责记忆的区域海马体比以往大了很多。

而且,从事出租车的司机工作越久,大脑内负责记忆的区域变化就越大,出租车司机的大脑实现了自我重塑。

大脑神经的可塑性说明了人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的认知能力会随之提高,对外界的判断也会不断更新。但事实上,大脑对外界的判断,除了受神经的可塑性的影响,还受记忆的可塑性影响。

每次同学聚会,总会“想当年”,高兴之余,你会发现,对同一件事,大家的记忆却不尽相同,到底是有人说谎,还是有人记错了呢?

其实谁都没有错,我们的大脑不仅神经具有可塑性,记忆也在相互争抢着大脑中的连接,这导致了记忆具有可塑性。

记忆只是来自往昔时光的一种深藏于大脑的碎片,你要回想,它才浮现。如果一段记忆很久都没有被激活,那这段记忆的细节就会被淡忘,任意一些诱导性的问题都可以干扰到记忆。
我们不光有可能往大脑里植入虚构的新记忆,而且还会欣然接受它,为其点缀细节,不知不觉地把幻想编织进自己的身份认同里。

“小时侯,你掉进河里差点淹死”,来自于长辈的这句话,一度让我深信不疑,甚至脑补出自己在水中挣扎的样子。

直到有天我向母亲证实,才发现是那位亲戚误把我当成了姐姐。但这段虚构的记忆已陪伴了我多年,我至今仍把它作为拒绝学游泳的理由深刻于脑中。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大脑不是高清摄像机,能拍下每一个画面,记录下每一个细节。

为了节省能量,大脑甚至在用偷懒的方式储存信息,只是记个大概,很多细节其实是缺失的。

记忆的可塑性,让我们了解了它的真相。我们的过去并非一段段忠实的记录。相反,它是一次次重构,有时几乎是编故事。

正如,我们说的话、干的事、看的电影……每一件事大脑都参与其中,它们不断重塑着我们的神经网络,也不断重塑我们的记忆,从而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可见,大脑的可塑性贯穿我们生命的始终。

由此,我们知道了大脑的节能运作模式和可塑性特点时刻都在影响我们判断,那究竟大脑最终是如何决策的呢?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大脑的决策系统。

 

大脑的决策系统

 

你的大脑每天都为你做出成千上万的决定,支配着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体验。从你穿什么、给谁打电话,是否回复电子邮件……大脑指示着我们做出每一个行动和决定。

在众多抉择中,大脑会进行一场又一场的自我斗争,而且,这些斗争永不消停。

你肯定很疑惑,为什么会有这些斗争呢?我们的大脑面对选择时到底是如何决策的?

你也许听说过,基于人类意识的特征,大脑包含两个不同的思考系统,一个是有意识的冷静的理性脑,另一个则是无意识的感性的情绪脑,它们都不相伯仲,在大脑决策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广为流传的“电车难题”为例,原本轨道上会撞死5个人,一种选择是你可以改变轨道,只撞死另外的一个人,你会改变轨道吗?

另一种选择是,你可以推一个人进轨道使电车脱轨,从而救活其余四人,你会牺牲这个人吗?

大多数人可能会在第一个问题中犹豫或倾向于改变轨道,此时理性脑在选择时占据了上风;而在第二个问题中则大多倾向于不推,这是基于情绪脑的考虑。

难道两种情况下要考虑的不是一回事吗?不都是用一条命换四条命吗?为什么第二个场景里人们给出的结果有这么大的不同?

这是因为,对大脑来说,第一个场景只是一道数学题。而在第二个场景下,是要你把他推下去,让你害死这个人,这时情绪相关的大脑区域参与到决策中来了。

当正常人面临选择时,理性脑告诉我们,死一个好过死四个;但是情绪脑则触发了我们的本能感觉,我们深知谋害别人是错误的,内心的矛盾让你左右为难,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你的决定可能完全有别于第一个场景。

我们常说“冲动是魔鬼”,情绪脑不仅易冲动、还喜欢及时行乐,总是低估未来的价值,但冲动也并不一定都带来不好的结果,高压下的决定,直觉往往有着惊人的洞察力。

比如,上个月我们公司开项目会议,团队成员意见无法统一时,我凭直觉选择了一个大家起初并不看好的项目。

结果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当时觉得是侥幸,如此看来其实是情绪脑帮了我。

相比之下,理性脑则过度关注自己的言行,努力想要不出任何差错,面对问题想的过多,大脑可能会思考过度而崩溃,那么,我们应该发挥理性脑的正面作用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点,大脑可以在若干个冲突的可能性中运行,这些可能性全都争抢着想要胜出。而妨碍我们做出理性决策的正是“此刻”的情绪。

比如吸毒会上瘾,对自身健康、家庭及社会的危害极大,有些人却还是会明知故犯,多次戒毒又沦入复吸的泥潭不能自拔。

究其渊源,对毒品的需求来自瘾君子的大脑,因为药物侵入了大脑里基本的奖励回路,这些药物有效地告诉大脑,决定去嗑药会比做其他任何事都更美妙。此刻,情绪脑完胜理性脑。

既然毒品上瘾问题出在情绪方面,那么,能否让理性脑在选择时占据主导,从而解决大脑对毒品的依赖?

书中以“瘾君子”凯伦为例,她可卡因上瘾20多年,她虽然痛恨可卡因,但面对它时又会别无选择的抽上一顿,大脑的“渴求”和“抑制”网络相互战斗,无止无休。

研究学者通过磁共振成像仪,以车速表的形式让凯伦看到自己大脑“两种网络”不同状态实时的视觉反馈,让她理解战况进展。

并让她尝试不同的方法进行反复练习,克服自己的即时渴望,不断巩固抑制吸毒品的神经回路,让大脑得以恢复理性的选择,最终不再成为冲动的情绪脑的奴隶。

理解了不同的选项怎样从大脑的内战中胜出,我们就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开冲动的陷阱、此刻的诱惑,做出更好的选择。

到这里,我们已经探讨了大脑是如何感知和识别世界的,大脑又是如何重塑的,当我们清楚知道这些,我们才能理性权衡不同的选择,做出合理决策。

同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只要利用好大脑中的情绪脑和理性脑,我们就可以做出更明智的抉择,而不是被冲动掌控。

最后,锤炼君再回顾一下,我们所说的有关大脑的故事:

大脑的运作模式:节能是大脑运作的终极模式,“粗心大意”和“行为自动化”可以实现大脑节能高效的运转。

大脑的可塑性:人类大脑的可塑性无处不在并将伴随我们终生,尤其是在神经和记忆方面的能力。

大脑的决策系统:情绪对大脑的决策至关重要。审时度势利用好冷静的理性脑和感性的情绪脑,将会使我们做出良好的决策。

未来岁月里,大脑的更多内情需要科学的实验来揭开目前的谜团。

大自然母亲会告诉我们哪些方法是死胡同,哪些方法能带我们在理解人类意识蓝图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了解大脑的秘密,是人类永远的课题。

原创文章,作者:Assignment Go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ssignmentgod.com/archives/972

(0)
上一篇 10/12/2021 上午5:28
下一篇 10/12/2021 下午5:54

相关推荐